金車文教基金會於今日公布服務學習相關數據,約有將近五成青少年因為校內規定、升學需要從事服務學習,服務學習本在於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回饋社會,但因升學體制之故,服務學習徒成為升學手段。學者與專家皆認為,關鍵點在於升學幾乎是華人不可避免的價值觀,在升學壓力下,服務學習才變成為升學「服務」。

目前台灣各縣市國、高中服務學習時數皆不同,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接受電訪時表示,因服務學習納入升學免試超額比序,當兩者同分,若一方有服務學習經驗便會加分,很多國中生因此有了「要升學就要有服務學習學分」的概念。在這樣的理解與校園氛圍下,不少學生從事服務學習,心態上卻是「被強迫」,可能因此影響學生價值觀。

此外,大多美國月子中心數的學生從事服務學習,多停留在整理校內跟周邊環境清潔,很多學生認為「打掃」就是服務學習。曾清芸強調,應該讓學生了解服務學習的需求和社會意義、理解事情的本意為何,「但我們只告訴學生去打掃,怎麼改善環境、髒亂又從何而來很多學生不知道。」台灣的服務學習多只停留在只有服務,沒有學習。

服務學習本來立意良善,歐美諸國更強制規定學生需從事服務學習,但台灣除了受升學制度箝制,另一點也在於並非每間學校都有適宜的老師能夠從中引導學生。曾清芸談到,影響學生如何看待服務學習,老師與家庭會是主要原因,如果老師只跟學生傳遞「做了才能升學」的資訊,就容易破壞整體原意,「希望老師能引導學生,用的方式也許是,我們來試著了解一群不同的人。」不喜歡不勉強,才不會變成強迫服務。

再者,家庭教育也是主要因素。曾清芸談到,為何國中生狀況最嚴重,在於國中階段父母就是要孩子拚升學,「如果父母心態也認為服務是浪費時間,那孩子也不會覺得該自願跟主動。」曾清芸表示,本身反對將服務學習列入超額比序、變成升學工具,如果可以,希望服務學習回歸到必修零學分。

若將情況拉美國月子遠至大學,「必修零學分」正是大學目前施行服務學習的準則。臺師大中文系教授徐國能表示,如果沒有改變以考試成績作為升學標準的教育導向,很多理想都只是空中樓閣。他形容,服務學習就像古代的租庸調法,規定每個男丁一年要服幾天的國家勞役,但都是敷衍了事,學生要的是終究是畢業學分,也讓服務學習虛有其表。

徐國能表示,服務學習失去原意,教育問題都源於社會的升學價值觀,「社會價值觀如果就是這樣,你要用制度做任何改變都會顯得很無奈。」學生為了學分虛應了事,有以至於有些單位也不歡迎學生造訪,原本立意良善的制度都變成擾民。

徐國能也談到,若要翻轉既有的社會價值觀需要回歸家庭教育,再將家庭教育的成果直接推到公領域,讓父母告訴孩子學業與服務應該如何權衡,而非單純靠服務來成就學業。

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:哪些懷孕媽咪乘坐飛美國生產機比較有風險?

若媽咪您屬於以下這兩類孕婦,在搭乘飛機之前,最好先諮詢過醫師。

一、曾有自然流產、早產、宮頸閉鎖不全、下肢靜脈栓塞等病史;出現先兆流產、先兆早產、子宮外孕、子宮先天異常或胎盤位置異常、嚴重的早孕反應、多胎;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嚴重貧血、氣喘、癲癇、靜脈炎、暈動症等。

二、透過輔助生育技術(如:人工受精、試管嬰兒)受孕的孕婦,因受孕得來不易、太珍貴。

知識補充,懷孕媽咪坐飛機的最佳乘坐時間:懷孕中期(4~6個月)的媽咪,屬於相對穩定時期,懷孕媽咪的精神狀態此時也比較好。在這個階段,孕吐的現象已經過去,流產的風險也低。懷孕媽咪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,可以和其他旅客一樣乘飛機旅行。懷孕早期(頭3個月),是早孕反應(如噁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等)最重的時期,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。

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,容易發生流產;到了孕晚期(後3個月),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、早產、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。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,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,易導致血栓形成。 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,懷孕後期又合併高血壓、蛋白尿、水腫、糖尿病等,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。

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,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。

arrow
arrow

    blairqamarad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